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活板

沈括 沈括〔宋代〕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余 一作:予)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时期的人还没有大的模地做这种事。从冯道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各种重要文献书籍就都是板印的本子了。

  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框字,字模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框一个印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一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框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框字的原因,是木纹有到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混合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不像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绝不会被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取得,到今天还珍藏着。

注释
板印书籍:用雕版印刷书籍。板印,用雕版印刷。板:同“版”。
盛为之:大的模地做这种事。之,指“板印书籍”。
冯瀛王:即冯道(882—954),字可道,瀛洲景城(今河北沧县西)人,历仕后唐至后宗。死后,宗世宗追封为瀛王,我国古代大的模官框儒家经籍的首倡者。
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后合称《五经》。
已:同“以”。
典籍:泛指各种重要(文献)书籍。
板本:板印的本子。
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布衣:平民。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其:其,代词。做活板的方法。
钱唇:铜钱的边缘。
印:印模、字印。
令坚:使……坚硬。
和(huò):混合。
以:用。
冒:蒙、盖。
欲:想。
范:框子。
持就火炀(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
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物。
字平如砥(dǐ):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砥:磨刀石。
止:同“只”,仅仅。
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
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
自:别自,另外。
具:准备好。
更(gēng)互:交替、轮流。
以:用来。
以纸帖(tiě)之:用纸条给它做标记。帖,用标签标出。
每韵为一帖(tiè),木格贮(zhù)之: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韵,指韵部。帖,标签,名词。唐宋时,人们按照诗歌押韵的的律,把汉字分为206韵,后来又合并为106韵。
奇(qí)字:写法特殊,或生僻、不一用的字。
旋:旋即。
不以木为之者:不用木头框活字的原因。
文:同“纹”。
兼:又。
不可取:拿不下来。
燔(fán)土: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燔:烧。
讫(qì):终了,完毕。
拂(fú):擦拭,掸去。
殊:根本。
余:我。
群从(cóng):堂兄弟及侄子辈。▲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活板、“板”通“版”。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已”,通 “以”。
3、若止、印三二本 “止”,通“只”。
4、文、理有疏密  “文”通“纹”。

二、一词多义

(1)唐人尚未盛为之( 动词,做)
(2)皆为板本 (动词,是)
(3)又为活板 (动词,发明)
(4)每字为一印 (动词,刻)
(5)满铁范为一板(动词,成为)
(6)未为简易 (动词,算是)
(7)极为神速 (动词,算是)
(8)每韵为一帖 (动词,做)
(9)不以木为之者(动词,刻制)
(10)为予群从所得(介词,被 ,被动用法)


(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介词,用,拿)
(2)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介词,把)
(3)以一平板按其面 (介词,用,拿)
(4)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连词,表目的,可译为“用来”)
(5)以纸帖之/以、草火烧/不以、木为之者/以、手拂之 (介词,用)


(1)其法 (代词,指活字版印刷的)
(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代词,指铁板的)
(3)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代词,指排好的字模)
(4)其印自落 (代词,那些)
(5)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代词,他的)


(1)唐人尚未盛为之(代词,指“板印书籍”)
(2)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代词“这”; 代词,指“铁板”)
(3)持就火炀之(代词,指“铁板”)
(4)更互用之(代词,指“两块铁板”)
(5)则以纸帖之(代词,指不用的字模)
(6)旋刻之(代词,指“奇字”)
(7)不以木为之者(代词,指活字模)
(8)以手拂之(代词,指字模 )


(1)则以纸帖之 (动词,用标签标出)
(2)每韵为一帖(名词,标签)


(1)持就、火炀之(动词,靠近)
(2)瞬息可就(动词,完成)

若 
(1)不若燔土 (如,像)
(2)若止印三二本(如果 )

火 
(1)以草火、烧 (名词作状语,用火)
(2)再火、令药熔 (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三、词类活用
1、板印书籍(名词作状语,“用雕版”)
2、烧令坚 (名词作状语,“用火” )
3、用讫再令药熔 (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
4、则以纸之 (名词用作动词,“用标签标出”)▲

赏析

  这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史料,由于统治阶级的偏见,像毕昇这样平民出身的创造发明家,在正史中没有任何记载。本文作者独具眼力,为我们保存了这一宝贵史料。一些划时代的科学发明,往往是从小人物开始做起的,这种进步和发明,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器,我们应该对毕昇这类民间革新家、发明家保持崇高的敬意,尊重他们的创新精神。

  本文抓住特点,说明工艺程序,有条不紊,给人以明晰、完整、系统的形象。写活字版印刷,紧扣“活”字,在说明时又主要按照工艺顺序进行说明,并且通过与雕版的比较,体现活版的优越性。写制版是按照制字、设版、排字、炀版、平字的顺序加以说明的。写印刷厂用二板,“一板印刷,一板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写拆板是附带说明,但是胶泥字模的优越性,也在与木头刻字的对比中,其灵活方便得以充分显示。

  全文着重说明活板的制作,印刷整个过程,包括最后拆板的过程,一整套工艺,全无修饰性词语,用词准确,通俗易懂。整篇文章只用三百多字,便将印刷书籍的历史,活字版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以及胶泥活字的优点解释得清楚明白。文中多次运用了代词“之”,如“为之”、“炀之”,“贴之”“贮之”、“刻之”它们分别指代相应的事物,这就减少了行文的重复,有助于行文的简洁。用词准确也是本文的优点,“烧”、“炀”、“镕”、“燔”,按照加热的方法、程度不同分别使用,用得都准确贴切。▲

沈括

沈括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工程师、外交家。 

猜您喜欢

依韵奉和永叔社日

梅尧臣梅尧臣 〔宋代〕

玉卵不吞龙嗜肉,燕子成儿去华屋。
老枥半黄田鼓鸣,树下宰平谁似玉。
茂陵长说泣秋风,王母惜传双鬓绿。
东方伏日思早归,长饥不及侏儒腹。
豶豕新烹白醪熟,奋衣地坐抚拘束。
骊山夜寒坑底哭,漫把漆书留冢竹。

逍遥咏

宋太宗宋太宗 〔宋代〕

十洲洞府养神仙,几说桑田屡变迁。
老才商周为柱史,刘安拔宅上青天。
名山隐遁非堪守,炼药修真本自然。
想取仪形通感应,徒劳运智乱烹煎。
拼音

重叠金·银幡彩胜参差剪

黄升黄升 〔宋代〕

银幡彩胜参差剪。东风吹上钗头燕。一笑绕花身。小桃先报春。
新春今日是。明日新年至。擘茧莫探官。人间行路难。

重送杨明叔

梅尧臣梅尧臣 〔宋代〕

君将会稽去,旧迹可以嬉。
予因状其美,赠子临路岐。
子不以为乐,但愿有以规。
噫吾岂无说,畏子未及裨。
既求不语子,吾曷忍子欺。
前年子渡淮,夜泊洪泽湄。
有鬼称使者,来告风波期。
子时再拜谢,乃被邻船嗤。
逡巡鬼复至,复附船家儿。
怒彼慢嗤士,明当使惊危。
船儿傍舷回,走若一足夔。
翌日各解舟,出浦风动旗。
子独乘安流,彼受横浪吹。
此事非子传,焉得他人知。
昨逢令弟蕴,备述果不疑。
越俗素重鬼,慎勿启其私。
子口有仁义,子腹有书诗。
子尝谈王道,怪语固未宜。
近闻苏才翁,问子辟者谁。
得非外戚侯,子怒已竖眉。
今我傥得罪,甘与苏同之。

以诗句咏梅·巡檐说尽心期事

方蒙仲方蒙仲 〔宋代〕

一生心下事,皆可对人言。
独有这些子,难为世俗论。

放船先寄普照老夷白

吴则礼吴则礼 〔宋代〕

楷楼澹沲冬日斜,半世三钟并五车。
处处变禅作居士,年年行脚见僧伽。
偶然摩腹船鸣鼓,聊复捐书雁聚沙。
先遣毛锥交说似,即今镜里有霜华。

过段平章墓(平章即段功也)

冯诚冯诚 〔明代〕

田横五百剑孤身,转眼关山半委尘。
白阙玉楼招客记,南滇彩璧说诗人。
苍山夜黑云遮月,金马天寒鸟怨春。
共说平章迷绣幕,至今应乐水声频。

小轩偶成

郑清之郑清之 〔宋代〕

斋馀宴坐息深深,万法皆闲境会心。轻浪飐荷珠溜玉,晴曦穿竹翠笼金。

岸头舟楫人归语,槛外菰蒲鸟去音。谩说陶车并谢屐,如如不动胜登临。

过新蓬二岭

王迈王迈 〔宋代〕

世路年来熟险巇,那堪炎火正宣威。
足摩青壁顶头过,心逐白云天外飞。
瀑布有愁客耳多,山禽无语怪儒衣。
田翁怜我鞋根湿,为说林梢已夕晖。
拼音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赠知雄州王崇拯二首

苏辙苏辙 〔宋代〕

赵北燕南古战场,何年千里作方塘。
烟波坐觉胡尘远,皮币遥知国计长。
胜处旧闻荷覆水,此行犹及蟹经霜。
使君约我南来饮,人日河桥柳正黄。

城里都无一寸闲,城头野水四汗漫。
与君但对湖光饮,久病偏须酒令宽。
何氏沟塍布棋局,李君智略走珠盘。
应存父老犹能说,有意功名未必难。

© 2023 三哈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