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杜甫 杜甫〔唐代〕

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
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
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
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书札待潜夫。
 
处处青江带白蘋,故园犹得见残春。
雪山斥候无兵马,锦里逢迎有主人。
休怪儿童延俗客,不教鹅鸭恼比邻。
习池未觉风流尽,况复荆州赏更新。
 
竹寒沙碧浣花溪,菱刺藤梢咫尺迷。
过客径须愁出入,居人不自解东西。
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
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
共说总戎云鸟阵,不妨游子芰荷衣。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浮丘祠

赵滂赵滂 〔宋代〕

浮丘说诗秦汉间,庞眉鹤发映朱颜。
适逢偶语几弃市,又见慢儒来溺冠。
飘然长往不知处,遗迹宛在轩辕山。
年谷常丰物无厉,石泉一盏荐甘寒。

鬻妇叹

陈棣陈棣 〔宋代〕

凶年老弱难相保,归与妇谋谋不早。
啼饥满耳不忍闻,待得麦秋人已槁。
有辞欲说重酸辛,欲说未说眉再颦。
就令相视饥饿死,何当持汝归富人。
朝归富人夕得粟,数口尚堪同食粥。
愁容敛袂哽不言,稚子牵衣惊且哭。
答云至此奈若何,离别孰与性命多。
他年丰稔五谷熟,勿吝百金来相赎。

次程伯禹尚书见寄韵

曾几曾几 〔宋代〕

往年书到西风凉,病夫随牒天一方。
今年书到玉溪上,暧空白露为清霜。
人生俯仰成陈迹,只有一丘如宿昔。
故乡杰阁公饱山,野寺幽轩我横碧。
石交晓月长庚星,势交飞絮水上萍。
往时玉溪二三老,死生贵贱论交情。
归来访旧其谁羡,程公笔力犹强健。
郑公霜鬓未成丝,挂冠不受儿曹劝。
公于道德犹耕猎,所得不随天下裂。
胸中具眼世莫知,笔端有口公能说。
豹文未省一斑窥,戏逐群儿日课诗。
诗病无人与商略,湔肠浣胃付神医。

送信讲师

陆文圭陆文圭 〔元代〕

达士脱名检,高人落林丘。体性未应殊,作用终不侔。

讲师得三昧,宗学贯九流。曾对树说法,解使石点头。

劫火焚地水,慈云护松楸。报恩心种种,阅古事悠悠。

香火三生愿,因缘再世游。文辞重柳请,衣服许韩留。

殷勤翻短褐,博雅愧前修。

苦热和袁应祥用韦苏州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

郭印郭印 〔宋代〕

酷热无从避,天风几日秋。
寸阴不知惜,大火急西流。

道逢过军投宿山寺

真山民真山民 〔宋代〕

穷途欲焉往,薄暮此相投。
蟋蟀数声雨,芭蕉一寺秋。
乡关来枕畔,时事上眉头。
长叹为僧好,今逢更说愁。

于何柏斋奉常宅修会得牛首秋云

湛若水湛若水 〔明代〕

主人且莫言,听我歌秋云。逍遥望牛首,神爽已翛然。

牛首夫何如,我尝造其区。坐小西南峰,蒸郁浮翠虚。

人言秋云薄,我爱秋云淡。淡以明我心,薄以忘世念。

白衣与苍狗,变态竟何有。此山长尊居,万化有形后。

山高有大云,云大能施雨。若待春阳时,万物皆煦煦。

车中闻人说豀涧如水晶色口占一绝

张镃张镃 〔宋代〕

涧水流如活水晶,道傍一语唤人醒。
山林未必渠能说,说著山林便可听。

绍兴谒相公李渠师少渠中翰作主 其二

黄廷用黄廷用 〔明代〕

此邦山水闻绝奇,今日始登越望台。纵使□工图不得,天风万顷海涛来。

秋夜纪怀

陆游陆游 〔宋代〕

瞿昙起西域,老氏奋中州。
谈理一家说,蠹民千载忧。
横流当有自,独立岂相仇。
垂世诗书在,儿童勿外求。
© 2023 三哈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