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满江红·老子当年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老子当年,饱经惯、花期酒约。行乐处,轻裘缓带,绣鞍金络。明月楼台箫鼓夜,梨花院落秋千索。共何人、对饮五三钟,颜如玉。
嗟往事,空萧索。怀新恨,又飘泊。但年来何待,许多幽独。海水连天凝望远,山风吹雨征衫薄。向此际、羸马独骎骎,情怀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当年的我总是习惯于应约赏花品酒。身着华丽的休闲服饰,骑着装饰了绣花马鞍和金笼头的骏马。在月下楼台之中听箫鼓,在梨花院落欣赏月色,荡秋千。和我共饮的是谁呢?原来是容颜如玉的女子。
感叹往事如烟,只剩下萧条冷落。怀着新的愁怨,仕宦异乡。一年来我究竟等来了什么呢?只有深隐于心中的孤独。凝神远望,海水与天际相连。山风夹杂着细雨吹来,而我衣衫单薄。此刻的我,如同瘦马一样奔波劳碌,心情糟糕透了。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满江红慢”“念良游”“烟波玉”等。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八句四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
花期酒约:赏花饮酒之约。期,约定。
轻裘缓带:指华贵休闲的衣服。《晋书·羊祜传》:“祜镇荆州,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披甲。”轻裘,轻暖的毛皮衣服。缓带,柔软宽松的衣带。喻闲雅从容。
绣鞍:有刺绣图案装饰的漂亮马鞍。
金络:饰金的马络头。此二物皆华贵的象征。
“明月”句:胡仔纂集《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六引“《后山诗话》云:白乐天云:‘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非富贵语,看人富贵者也。”又,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梨花”句:《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六引苕溪渔隐曰:“故公(指晏殊)每言富贵,不及金玉锦绣,若……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梨花院落,富贵人家气象。
颜如玉:指容颜如玉的女子。
嗟(jiē):叹息,感叹。
萧索:萧条冷落。江淹《恨赋》:“秋日萧索,浮云无光。”
飘泊:指异乡仕宦生涯。
幽独:深隐于心中的孤独感。
凝远望:凝神远望。
征衫:仕宦奔波的披衫。
羸(léi)马:瘦弱的马。
骎骎(qīn qīn):马跑得很快的样子。喻指行色匆匆。《诗经·小雅·四牡》:“驾彼四骆,载骤骎骎。”
情怀恶:心情极坏。▲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或五年(1194)。据“海水连天”“山风吹雨”二句,可知此词或作于福州。

赏析

  这首词是写词人厌恶仕宦的恶劣情绪的。它以“嗟往事,空萧索”为枢纽,描绘出昔盛今衰两种不同的仕宦生活,并使之形成强烈反差,以表达他对今日的“飘泊”不定、无法有所作为的怨恨与厌倦。

  上片描述了往日仕宦生活的闲雅、从容与舒适。开头二句总写往日仕宦生活之华贵。“老子”而曰“当年”,言此处所写是对往事的回忆;“花期酒约”而曰“饱经惯”,言其在过去的长时期之内,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这两句开门见山,一方面点出上片所写生活的时间范围,为下片写今日仕宦生活设下伏笔;另一方面又以点带面,反映出词人往昔仕宦生活之华贵。以下几句则依据这一总体描述从不同侧面作具体描写。“行乐处”二句写帅镇各地时军旅生活的从容闲雅。《晋书·羊祜传》说:“祜镇荆州,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披甲。”此处化用其意,言其出任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安抚使期间,和羊祜一样轻裘缓带,骏马雕鞍,从容闲雅,有儒将风范。“明月”二句写家庭生活的华贵。此处化用晏殊等人诗意,言其或在楼台之中,明月之下,听听箫鼓;或在梨花院落,欣赏溶溶月色,荡荡秋千。通过对居家生活气象的描写,反映其生活之华贵。“共何人”二句写其听歌饮酒。“共何人”三字唤起,“颜如玉”三字作答,则其与姬妾“对饮五三钟”,其家庭生活之乐可知矣。

  下片描述了词人今日奔波仕途的苦楚。前四句写今昔对比,其中前两句是说回首往事,徒兴萧条冷落、不堪回首之叹,照应起句,结住上文;后两句写对今日“飘泊”生活之怨恨。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词人自江陵移帅隆兴,到官之三月被召,曾发“聚散匆匆不偶然,三年历遍楚山川”(《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之叹;如今帅闽不到一年,又应召入朝,对过去而言,所以说“怀新恨,又飘泊”了。“但年来”二句写其帅闽之苦。词人在《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中曾明言“壬子三山被召”使他不快,他认为“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要辞官归里,因为官场险恶。这两句与之意同,言年来帅闽,默然独处,令人窒息,不及早归去还待什么。“海水”二句写赴京途中所见所感。言海水连天,茫茫无际;山风吹雨,形势严峻。征衫单薄,前程未卜,借景言情,表达了词人内心之焦虑。结尾二句写其恶劣情怀。词人在《论盗贼札子》里曾慨叹“臣一身孤危久矣”,这种情况后来也没有多少改变,所以在词的结尾说自己年老力衰,孤立无援,此时此地,于匆忙之中奔走于仕途之上,自然不会有什么好心情了。“情怀恶”三字,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宦海浮沉的不满,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量。▲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您喜欢

次子方题游春图韵

吴则礼吴则礼 〔宋代〕

付与东风不复言,个中端有玉妃魂。
凭君细说枭卢事,暂借生香到酒盆。

偈颂七十六首

释子益释子益 〔宋代〕

一见便见,天回地转。
宗通说通,风虎云龙。
只如百丈被马祖一喝,因甚三日耳聋。
闽蜀同风。

说之方忧韩公表大夫疾遽致仕乃蒙传视送陈州

晁说之晁说之 〔宋代〕

衮冕有人妖,锺鼓成国蠹。
可怜凌霜干,不作济川具。
三易朝吾车,六诗暮吾辅。
岂亦不自娱,菊径而兰亩。

见南山夕阳召监师不至

宋之问宋之问 〔唐代〕

夕阳黯晴碧,山翠互明灭。
此中意无限,要与开士说。
徒郁仲举思,讵回道林辙。
孤兴欲待谁,待此湖上月。

释彦充释彦充 〔宋代〕

世尊不说说,迦叶不闻闻。
水流黄叶来何处,牛带寒鸦过远村。

颂古十七首

释宗演释宗演 〔明代〕

红轮决定沉西去,未委魂灵往那方。
孝子尽情宣说了,槃山无处可遮藏。
藏不得,堪与人天为轨则。

赠杜介(并叙)

苏轼苏轼 〔宋代〕

元丰八年七月二十五日,杜几先自浙东还,与余相遇于金山,话天台之异,以诗赠之。
我梦游天台,横空石桥小。
松风吹菵露,翠湿香袅袅。
应真飞锡过,绝涧度云鸟。
举意欲从之,翛然已松杪。
微言粲珠玉,未说意先了。
觉来如堕空,耿耿窗户晓。
群生陷迷网,独达从古少。
杜叟子何人,长啸万物表。
妻孥空四壁,振策念轻矫。
遂为赤城游,飞步凌缥缈。
问禅不归舍,屡为瓠壶绕。
何人识此志,佛眼自照瞭。
我梦君见之,卓尔非魔娆。
仙葩发茗碗,翦刻分葵蓼。
从今更不出,闭户闲騕袅。
时从佛顶岩,驰下双莲沼。

又次宗易韵

鲁铎鲁铎 〔明代〕

迟日未亭午,初程一舍过。
村边斜入市,桥腹暗通河。
乳鹊鸣争树,耕夫说种禾。
行逢寒食节,最好是清和。

孚舟亭新成赋十绝

方回方回 〔元代〕

六爻虚实相为用,二位高卑各有宜。
顺抚说随心不爽,风漂罗刹有还时。

【中吕】快活三过朝天子四换头 叹四美

佚名佚名 〔元代〕

良辰媚景换今古,赏心乐事暗乘除。人生四事岂能无,不可教轻辜负。唤取,
伴侣,正好向西湖路。花前沉醉倒玉壶,香氵翁雾红飞雨。九十韶华,人间客寓,
把三分分数数。一分是流水,二分是尘土,不觉的春将暮。西园杖履,望眼无穷
恨有馀。飘残香絮,歌残《白苎》。海棠花底鹧鸪,杨柳梢头杜宇,都唤取春归
去。 忆别
  人去后敛翠颦,春归也掩朱门。日长庭静怕黄昏,又是愁时分。新痕,旧痕,
泪滴尽愁难尽。今宵鸳帐睡怎稳?口儿念心儿印。独上妆楼,无人存问。见花梢
月半轮,望频,断魂,正人远天涯近。长空成阵,雁字行行点暮云。早是多离多
恨,多愁多闷。叮咛的嘱君,若见俺那人,早寄取个平安信。 道情
  闲来时看古书,闷来时绕村沽。杖头不索挂葫芦,葫芦提大家提将去。醉足,
睡足,观满眼山无数。堆蓝叠翠列画图,隔断红尘路。万里长江,烟波深处,但
行人问所居。老夫,彼处,向鹦鹉洲边住。无荣无辱,堪笑朝中都宰辅。韩信埋
伏,萧何法律,张良见世途。子不如闻早归山去。
© 2023 三哈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