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曾子躺在烛上,病危。曾子的弟子子春坐在烛旁边,曾元、曾申坐在烛脚下,童仆坐在角落拿着蜡烛。 童仆说:“华美而光洁,啊那是)大夫啊才能享用)的竹席啊!”子春说:“住嘴!”曾子听见这话,惊惧地说:“啊!” 啊童仆又)说:“华美而光洁,啊那是)大夫啊才能享用)的竹席啊!”曾子说:“是的。那是季孙送的,因为自己啊病重)无法亲自换席子。啊曾)元,啊扶我)起来换竹席。”曾元说:“您的病非常严重啊,不能移动啊您的身体啊)。啊如果)幸运地到了早晨, 一定遵从您的意思换了它。”曾子说:“你爱我不如他啊童仆)。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小人爱人以无原则迁就。我还有什么苛求啊?我能得到啊封建礼教的)正道而死去,也就足够了。”大(扶着抬起啊他的身体)然后更换竹席,把他送回席子,还没躺好就死了。
注释
曾子:即曾参,孔子弟子。
寝疾:病倒,卧病,此偏向于病倒。寝,睡卧。疾,小病。
乐正子春:曾参的弟子。
曾元、曾申:都是曾子的儿子。
隅:名词作状语,在角落。
华而睆啊huàn):华美,光滑。
箦啊zé):席子。
瞿然:惊叹的样子。
季孙︰鲁国大夫;曾子受其赐箦,非礼也。
革:通“亟”,指病重。
变:在此指移动
姑息:无原则的宽容
正而毙︰谓合于正礼而殁。
反:同“返”。
没:同:“殁”,死。▲
文章的宗旨是显而易见的,不是暴露“礼”的崩坏,而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礼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曾参是以身护礼的典范。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讲,以曾参为榜样,那是迂腐至极的。但抛开曾参所守“礼”的内容,他那种严于律己,知错必改的精神,也是令人感动的。“君子爱人以德,细人爱人以姑息”,将“德”的内容以新易旧,仍然是富有生命力的名言。
临终易箦,对于曾子来说,不过是其一生中最微乎其微的生活细节,而这个细节正是回光返照中一道耀眼的闪光。《礼记》的原创者,对于这个细节做了简洁而生动地描绘。虽用字不多,但侍疾的场景具体,人物的情态毕现。尤其是童子童言无忌,口无遮拦;曾参表态坚决,语重心长,都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曾子在病重之际还坚持要更换与自己身份和地位不符的床席,乃至在更换床席的过程中死去,表现了曾子恪守礼法的坚定信念,更体现儒家礼法至上的观念。这是一个极端的“克己服礼”的事例。▲
东河气高地常冷,越客入山愁目瞑。蹇驴破帽闯驿门,敝屋疏篱耿灯影。
更阑藉草始一寐,夜半雪来初未省。窗明恍讶乌绕树,身倦宛同蛙伏井。
鸡鸣起看眼生花,睡熟山童呼不醒。积深巳觉拥蓝关,势远直疑沾庾岭。
穿檐入隙如有求,塞户填阶岂须请。瓦沟早滴为炊烟,水面难消因泛梗。
乐事偏宜壮士猎,清气先入诗家茗。平铺道路混险夷,盖覆乾坤掩瑕眚。
空山难行无客到,高卧闭门终日静。春来一月尚严凝,天上何人调九鼎。
半生对雪走四方,奇绝爱此林壑景。长松压重龙虎怒,巨石罗陈□□整。
北风末势更飘扬,斜照馀辉愈光烱。南望殊怜京阙遥,西顾颇觉归途永。
未须玩物遽忧患,有形易化皆幻境。明朝阴翳尽扫除,天际诸峰翠相并。
乘兴伸眉且一笑,人生饥寒非不幸。莫将诗句效苏公,淮阴讵肯侪哙等。
居士閒中抽妙翰。能事逞、管繁金简。凭高阁斜曛,幽人吟眺临流畔。
气韵动,神光满。
听松庵,帘雨卷。竹垆记、白云飞玩。缀胜迹藏山,法书名画人人看。
六如笔,留真面。